編者按:今天,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文件起草組成立9個多月來,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多次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修改,認真研究和吸納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建議稿分三大板塊、八個部分,現將《建議》中的重要內容摘編出來,供網友參考。
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必須遵循六大原則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
主要目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比較充分,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
基本理念: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加快開放“電油氣”等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
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實施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工程。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水利、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通用航空、管道、郵政等基礎設施網絡。完善能源安全儲備制度。加強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澇等設施建設。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加快開放電力、電信、交通、石油、天然氣、市政公用等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
提速降費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
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
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引導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
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
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堅守耕地紅線 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主產區建設,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
改革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推進農業標准化和信息化。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增加農業投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改革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
大力發展旅游業
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放寬市場准入,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大力發展旅游業。
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推進國有資本布局戰略性調整,引導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
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
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優化運營模式,增強盈利能力。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激發企業家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
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全國統一市場、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財政制度,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機構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中小微企業、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
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
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杆率。開發符合創新需求的金融服務,推進高收益債券及股債相結合的融資方式。推進匯率和利率市場化,提高金融機構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加快建立巨災保險制度,探索建立保險資產交易機制。
運用大數據技術 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准確性
依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和總供求格局實施宏觀調控,穩定政策基調,增強可預期性和透明度,創新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增強針對性和准確性。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增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性。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准確性。
探索人口經濟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