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19日09: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序】
【解說詞】
法者,治之端也。
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
翻開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厚重歷史,既有強漢盛唐的雄風、大國盛世的榮耀,也有外敵鐵蹄下的山河破碎、軍閥割據中的民不聊生。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震撼世界的姿態大踏步行進民族復興的步伐。時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我們比近代以來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
【解說詞】
這三個深刻、凝重的發問,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必須作出正確解答的重大考題。
【字幕】2014年10月23日 北京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
【解說詞】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這三道重大考題給出了堅定而明晰的答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時代大潮中,法治中國的宏偉藍圖已經磅礡展開﹔神州大地上,全面依法治國的嶄新畫卷正在激情繪就。
《法治中國》第一集
奉法者強
【解說詞】
龍年的深秋,古城正定處處洋溢著喜慶熱烈的氣氛。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消息傳來,正定人民和全國人民一同歡欣鼓舞,心潮澎湃。
11月15日上午,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守候在電視機前,期待著第一時間聽到闊別已久的老書記那熟悉的聲音。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解說詞】
黨的領袖對人民作出了庄嚴承諾,人民對黨中央寄予無限希望。
大國治理,機杼萬端。無論是帶領一個縣、謀劃一個省,還是治理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深邃思考和不懈奮斗中,“法治”始終是令人矚目的關鍵詞。
正定百姓記得,習近平總書記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主政正定的時候,就開始重視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他曾提出,從全國來看,農村法制建設特別要針對封建宗族勢力、黑惡勢力加以防范,露頭就打。
在一份公開的習近平擔任正定縣委書記時制定的文件中,法制教育就已經被寫入其中。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搞好綜合治理。家庭、學校和社會密切配合,在全縣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宣傳教育網。”
“增強人民的法制和道德觀念,人人爭做遵紀守法的模范。”
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時,習近平經常深入到基層,聽取群眾呼聲。讓當地干部群眾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經常是帶著律師“下訪”,現場化解矛盾、解決難題,體現了他對運用法治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視。
到福州工作后,習近平同樣十分重視法治。福州晚報當年的一篇文章,記錄了他對福州城市管理工作的一次調研。他明確提出,“城市管理要更加規范化法制化。”“逐步把城管工作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
2007年8月,《之江新語》一書出版,收錄了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的部分文章。其中有相當篇幅對法治作了深刻論述。
【解說詞】
文章深刻指出——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不斷發展和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的不斷提高,對進一步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牢固樹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法治理念。”
“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
“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隻有以道德為支撐,才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成為維系良治的良法。”
【解說詞】
在上海工作期間,習近平對法治的重視和推進一以貫之。他提出,“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為發展創造良好、寬鬆的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保証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同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王曉暉
高度重視法治、大力推進法治,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在長期治國理政實踐中,他深切認識到,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厲行法治。他在浙江工作時就提出,建設“法治浙江”。黨的十八大之后,他把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來源於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升華。
【解說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早在他擔任黨的十八大報告起草組組長的時候,對依法治國這一重大課題就有深入的調研思考。黨的十八大報告鮮明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字幕】2012年12月4日 北京 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
【解說詞】
2012年12月4日,履新剛20天的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動員令。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黨的十八大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解說詞】
此后,無論是出席中央會議,還是赴國內外考察訪問,在各個場合,法治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及的高頻詞。他將依法治國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為中國夢護航。
【字幕】2013年2月23日 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
【解說詞】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字幕】2014年2月17日 北京 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
【解說詞】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在這點上,我們不會動搖。
【字幕】2014年12月20日 澳門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証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治理。
【解說詞】
這些關於法治的系列重要論述,映照出習近平總書記對治國理政之道的深刻理解。在他的心中,法治,始終佔有極為重要的分量。
【同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常務副主任 穆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展開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
【解說詞】
流之長者,其源也遠。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一直以來對法治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對中國歷史王朝更迭、治亂循環的睿智洞察。
歷史總是在回望中意味深長。數千年中華文明演進,歷歷滄桑,興衰交替,一再詮釋著“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的深刻道理。
近代以來,中國許多仁人志士在追尋法治的道路上進行了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