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禹偉良
2017年08月28日07: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
![]() |
武漢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內的自由貿易專區。 |
![]() |
湖北首張“九証合一”營業執照。 |
![]() |
湖北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 |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一大批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多項改革試驗成果在全國推廣。湖北在推進改革方面有何舉措和經驗可供借鑒,本報記者專訪了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
記者:過去五年是湖北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各項改革取得顯著進展,改革與發展呈現並進之勢。請問,湖北對全面深化改革有著怎樣的認識和體會?
王曉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始終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靠改革增動力、激活力,贏得發展主動。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重大政治任務,也是重大發展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五年,是湖北平穩健康發展的五年,也是改革縱深推進的五年。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決落實黨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聚焦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障礙,深化改革,重點突破,為全省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幾年,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我省經濟總量連續邁過2萬億、3萬億兩個大台階,在全國位次五年前進三位,躍居全國第七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明顯進展。
最近,中央電視台播出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我看了多遍,深有感觸。回答“中國如何走向未來”的時代之問,從根本上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將改革進行到底,是歷史的昭示、時代的呼喚、人民的心聲。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描繪了湖北未來發展的藍圖,開啟了“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新征程。面向未來,我省將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將改革推向前進。
記者:深化改革既講精確發力,也講精准落地。湖北從問題入手,瞄准問題、精准制導,以改革精准度提升群眾滿意度,取得明顯成效。請問具體是如何做的?
王曉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問題標示了改革的發力點、突破口、優先序。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跟著問題走,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一是瞄准發展堵點。大力搞活微觀,提振實體經濟。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精簡省級行政審批事項725項,保留249項,湖北成為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省份之一,帶動全省市場主體淨增70多萬戶,增長21.5%,總數居全國第五。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有效落實。國家確定的鋼鐵去產能三年任務一年完成﹔去年為企業減負降本800億元,今年將再降1100億元。
二是瞄准生態痛點。堅持正確處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率先立法治理水、大氣、土壤污染,全面建立四級“河湖長制”體系,全面推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擔當好生態大省的特殊責任,確保“一庫淨水北送”“一江清水東流”﹔武漢加快建設全國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碳排放權交易量和交易額穩居全國首位。
三是瞄准民生焦點。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的動力,是人民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取向,從涉及群眾最切身利益的問題抓起,從百姓“吐槽”最多的地方改起。針對人民群眾高度關切的教育、醫藥衛生、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戶籍制度等改革,精准出招、對症施治,努力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2016年人民群眾滿意度為87.54。
記者:改革沒有現成經驗可循,需要勇於探索、勇闖新路。湖北素有“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傳統,請問在改革探索方面有何舉措?
王曉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試點是重要改革任務,更是重要改革方法。我們堅持不等不靠抓改革推進、不折不扣抓改革落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改革由點及面、串點成線、積厚成勢。
一是搶抓試點示范。試點能否邁開步子、蹚出路子,直接關系改革成效。近年來,我省承擔了國家賦予的改革試點示范項目百余個,大部分取得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根據發展所需,自我加壓確立省級改革試點示范項目915個。突出用好三個國家級重大改革試驗平台,著力形成改革擴散效應。主要是:依托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探索出台“科技成果轉化十條”等30余項政策文件,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促進科教資源加速向創新優勢、發展動能轉化。依托湖北自貿區,推動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150多項改革。依托武漢城市圈,持續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1+8”城市的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建設等“五個一體化”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