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13:03 來源:天津日報
“靜海這幾年發展變化真大!”
這是許多到靜海投資旅游的外地人的由衷感慨,也是靜海當地居民的切身體會。
數據印証了這一感受。2016年,靜海地區生產總值達668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665元,同比2012年分別增長了61%和52%。今年上半年,全區生產總值達34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完成436億元,同比增長6.1%和14.6%,經濟運行呈持續向好態勢。
靜海的發展動能源自哪裡?答案是,源於新的發展理念和難得的歷史機遇。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三個著力”為元為宗為綱,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撤縣設區為契機,以建設現代化中等衛星城市為目標,把綠色作為最大亮點,把健康作為核心特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使得產業結構和生態結構顯著優化。伴隨著一大批“國字號”招牌相繼落戶,靜海這座千年古城重新煥發了活力,釋放了潛能。
構筑北方“城市礦山”
作為國內備受矚目的明星級新能源項目,位於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的天津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正加緊施工、穩步推進。目前,基礎建筑已基本完成,部分設備正在安裝調試,近期將進行試生產運營。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隨著產業發展需要,計劃總投資350億元的天津銀隆產業園將落戶靜海,建成集鈦酸鋰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純電動商用車和乘用車、儲能系統及電機電控集成系統、充電裝備等新能源產品研發制造於一體的新能源產業基地,為靜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提供強力支撐。
“國家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是9個重點發展領域的其中一個。”天津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懷斌表示,開發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僅能通過技術升級推動產業升級,也能夠實現綠色出行和綠色交通,促進環保事業。
實行“圈區管理”,強化環境約束﹔淘汰落后生產力,解決“散亂污”問題﹔以優質新能源項目為抓手,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推廣“互聯網+”技術,完善電子化交易模式……這些是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堅持綠色發展的關鍵所在。
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循環經濟專業化園區和全國第一家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堅持綠色集約發展,深圳格林美、珠海格力、安盛津安、TCL奧博等一大批超10億元的循環經濟龍頭項目相繼落戶,實現了天津市再生資源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每年可節能524萬噸標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66萬噸、二氧化硫10萬噸,節約石油180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注重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以格林美、TCL奧博為代表的“回收哥”“百度回收站”等網絡回收平台相繼上線投入使用,逐步形成了線上線下一體化回收、環保化處理、電子化交易的廢舊商品回收模式。目前,該園區入駐企業290余家,年處理加工各類再生資源150萬噸,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礦產”基地。
今年8月,靜海區主動策應國內建筑領域節能減排降耗需求,申報了子牙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致力於研發生產鋼結構建筑材料,推進綠色建筑產業發展。
“產業基地的建設不僅可以為大邱庄地區的鋼材加工業提供下游市場,化解過剩產能,同時拉長產業鏈,催生孵化眾多新型產業。”子牙環保產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博向記者介紹,按照區位優勢,裝配式產業基地的投產能為雄安新區的裝配式建筑提供支持,使靜海真正成為天津對接、支持、服務雄安新區的有力支撐。
崛起京津“健康之都”
在不久前成功閉幕的第十三屆全運會上,包括足球、籃球、自行車、藝術體操等14個大項、57個小項的賽事在位於靜海團泊湖畔的天津健康產業園舉行,不僅再次向世人呈現了詩人郭小川筆下團泊窪的詩意與秀麗,也將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這座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的綠色園區。
天津健康產業園距市中心區10公裡,一期規劃面積10.65平方公裡,生態配套區規劃面積11.9平方公裡,依托中西醫教學科研中心、醫療康復、體育健身基地建設,推動“互聯網+”產業融合,延伸健康產業鏈條,逐步形成了面向京津冀的大健康產業集群,啟動建設以來累計實施項目65個,完成投資180億元。
作為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加速產業轉移提升,反哺京津冀區域發展的重要載體,2014年,天津健康產業園被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二十一園”建設。園區以體育健身產業“起筆”,高標准建設了23個專業化國際標准體育場館,先后承接了東亞運動會部分賽事、WTA天津公開賽、環中國自行車賽、“誰是球王”爭霸賽等一系列重大賽事。
2017年2月,靜海區團泊湖地區被命名為團泊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成為繼奧林匹克中心場館群以來全市第二個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
充沛的體育資源吸引著眾多文化旅游項目紛紛落戶,園區年接納游客80多萬人次。全球唯一的薩馬蘭奇紀念館被評定為國家4A級景區,團泊尚柏奧特萊斯商業廣場產業帶動力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團泊湖仁愛樂樂島成為全市乃至京津冀地區全民健身旅游的特色聚集區。
在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的同時,園區加速高端醫療產業聚集,主動承接北京優質醫療資源,中國醫學科學院創新園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生物醫藥技術研究所、國際糖尿病醫院、天津國際醫學城等一批高端醫療項目“國家隊”相繼簽約入駐。
不僅如此,園區加快發展康復養老產業,補齊醫療服務“短板”,變“老有所養”為“醫養結合”成為靜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探索實踐。
在位於園區的全國首個大型養老機構康寧津園養老服務中心,來自天津及周邊地區的500余名老人其樂融融地享受著“夕陽無限好,晚霞別樣紅”。
“醫養結合是康寧津園的一大特色,來這裡的老人可以實現小病不出戶、常病不出園、大病直通車。”康寧津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通過與三甲醫院建立就醫住院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