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9日14:29 來源:當代黨員
1月2日11時,太陽穿過雲層,照在雲陽縣泥溪鎮樅林村,暖洋洋的。
順著河谷,沿著盤旋的山路行駛十多分鐘后,樅林村黨支部書記李福菊乘坐的汽車,在6組向信樹家門前停了下來。
此時,向信樹剛從集鎮趕場回來,春節將至,他的背篼中裝滿了年貨。
為了脫貧路上一個都不掉隊,李福菊沒有直接給錢給物,而是讓貧困戶向信樹“找回”了曾經的斗志。
“要不是李書記一次次上門真心實意地幫扶,恐怕到現在我都還沒活出個人樣來。”撓了撓后腦勺,向信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人窮志短
泥溪鎮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而樅林村更是貧中之貧,土地貧瘠不堪,交通閉塞落后,年輕人受不了這種窮,大多外出打工。
2017年8月,全村462戶1446人中,貧困戶就佔了44戶158人。向信樹就是這其中之一。
今年40歲出頭的向信樹回憶起從前的日子,不禁悲從中來,一絲淚花在眼眶裡打轉。
“看嘛,這就是我當年的房子,人畜混住。”順著向信樹手指的方向看去,一棟石頭堆砌的低矮瓦房出現在眼前。
當時,向信樹一家人就擠在這不到40平方米的瓦房內,中間3根木棒搭個床鋪,就是睡覺的地方。
臭烘烘的不說,關鍵是天晴透風、下雨漏水,妻子實在受不了家中的清貧,向信樹隻好帶著她一起外出務工。
在外地,向信樹因為勤勞肯干,得到了工友的肯定,但那時除去生活開銷,每個月的收入所剩無幾。2002年,隨著兒子的降生,他相信靠著自己的雙手可以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