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分享

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本報記者  賀廣華  強郁文

2022年07月27日10: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生態環境廳、統計局、林業局
  底圖:武漢市硚口區漢江灣經過生態修復,綠意盎然,成為美麗風景線。
  何小白攝(人民視覺)
 

滾滾長江,納百川,吞千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5次考察湖北,察看長江生態環境、深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調研企業創新發展等,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重要節點,為湖北指路引航。荊楚大地歷經滄桑巨變、日新月異。

十載風雨兼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湖北正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廣大干部群眾以釘釘子精神,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步履鏗鏘

全長195公裡的輸水隧洞,出三峽、穿群山,抵達湖北丹江口水庫。7月7日,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重大項目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將連接南水北調與三峽工程兩大“國之重器”。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長江經濟帶應該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作為長江干流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淨水北送,湖北重任在肩。

空中俯瞰,宜都市華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花園式廠房鑲嵌在綠色畫卷中﹔車間內,數百個攝像頭實時監控著每個生產環節。從長江沿線1公裡內搬遷至宜都化工園區后,華陽化工對5條生產線實施技改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成為細分領域佼佼者。

“傷筋動骨”換來“脫胎換骨”。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湖北著力破解“化工圍江”難題,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循環化、綠色化轉型,全省累計443家化工企業完成“關改搬轉”,騰退岸線149.8公裡。

構建長江大保護長效機制,流域治理、生態修復齊頭並進。水鳥掠江頭,江豚浮水面,經過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排污口整治、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等系統治理措施,湖北長江干流水質持續保持在Ⅱ類。10年來,河流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從84.3%上升到94.2%。

山頂上,綠意盎然﹔山腳下,野花搖曳。因長期開山採石,黃岡武穴市田鎮的礦山曾幾乎全是光禿禿的石壁。經過一年多系統修復,裸露的山體披上綠裝。湖北大力開展長江干支流兩岸10公裡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治理,已修復327個廢棄露天礦山,治理面積2289公頃,一座座千瘡百孔的礦山煥發新生,變成公園、良田、林地、景區。

十年禁漁,利在千秋。以政府上岸補貼為本金,漢江退捕漁民鄭鵬成、鄭鵬展兄弟創辦水域清漂公司,年收入20余萬元﹔用24小時循環水養魚,襄陽老河口市馬崗村建成一座智能化生態漁業產業園,實現養殖廢水再利用……目前,湖北16818艘建檔立卡退捕漁船全部回收,3.2萬余名漁民全部上岸,79個縣市區推進長江禁漁水域視頻監控“天網工程”。

“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道路,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今后5年,湖北將探索推動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的四化同步發展道路。”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說。

創新驅動

自立自強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