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昔群
2025年05月14日08:30 來源:學習時報
1941年10月至12月期間,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的任弼時為宣傳闡釋《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撰寫了《關於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后收入《任弼時選集》,這篇重要文獻重申了黨的團結統一問題,明確而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黨性以及增強黨性的方法問題。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重讀這一文獻,既是對革命傳統的傳承,也可以為繼續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啟示。
黨性的內涵和特征
1941年7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過了《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以黨中央文件的形式對黨性問題作出了明確的指示。《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要求全黨黨員和黨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和統一紀律下面,團結起來,成為有組織的整體。要求全黨黨員,尤其是干部黨員“更加增強自己黨性的鍛煉,把個人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把個別黨的組成部分的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使全黨能夠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增強黨性首先必須對黨性的概念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在《關於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中,任弼時指出“增強黨性的決定是有偉大的歷史意義的”,他首先從四個角度明確而系統地回答了什麼是黨性、應該怎麼理解黨性。
一是黨性取決於黨的性質。任弼時指出:“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無產階級的利益就是共產黨的利益。”通過明確政黨的性質與黨性之間的關系,強調政黨的性質決定黨性,不同的政黨具有不同的黨性。二是黨性是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是一個主動的東西。任弼時指出:“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階級最高度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他還強調,“要深刻地認識和了解無產階級的利益是我黨的最高利益,應該用無限的忠實性和堅定性為這個利益服務,並且要使得為黨的利益服務的精神完全是出自於覺悟性、自動性和積極性”。無產階級政黨黨員並不是天然的就具有黨性,需要通過學習和鍛煉,形成主動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而且一般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不是黨性,升華的、高度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才是黨性。這種覺悟和意識體現在對無產階級利益的深刻理解和堅定維護上,體現在為黨的事業服務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上。這一理解不僅明確了黨性的階級基礎,還強調了黨性修養的主觀能動性。三是明確了黨性可以用一些標准來測量。任弼時指出,政黨的黨性可以通過其成員的具體的思想意識、政治觀點和言論行動來作標志,來測量。這就使得黨性概念更為具體化。四是黨性需要綜合組織和思想等多個維度來理解。黨性是黨員在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體現出來的綜合屬性。任弼時強調,黨性不僅體現在思想上,還體現在組織上。黨員必須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時在組織上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
測量黨員黨性的四個主要標志
在回答了什麼是黨性的問題后,任弼時進一步就怎樣增強黨性進行論述。黨性教育和提高黨員黨性修養要注重具體化和可操作性,這就要求必須明確如何測量黨性。任弼時指出,共產黨員的黨性與思想意識、政治觀點、言論行動有關,他還創造性地提出了測量黨員黨性的四個主要標志。
首先,“要與一切非馬列主義的思想和觀點作堅決的斗爭。這個斗爭是測量黨員的黨性的主要標志之一”。不掌握馬列主義的理論,所謂階級覺悟、階級意識也能化為烏有。任弼時還強調,要靈活地、切乎實際地去運用馬列主義,不要變成公式主義者、教條主義者、機會主義者,“要反對機會主義,對妥協、投降主義進行無情的斗爭”,“對那污辱和曲解革命理論者進行不可調和的斗爭”。
其次,“為黨的統一,為黨的團結而斗爭,也是測量黨員黨性的一個主要標志”。黨員的利益、黨員的願望,應與黨的利益和黨的願望融匯在一起,就是要把個人的利益服從於黨的利益,要把黨的利益放得高於一切。任弼時批評了個人主義、英雄主義、無組織狀態、獨立主義等違反黨性的傾向,並指出“應當對黨內存在的這些錯誤傾向作斗爭”,因為這些傾向是破壞黨的組織,破壞黨的統一、紀律和團結的。他引用《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的話強調:“黨隻有當他自己的全體黨員都組織成為統一的整個部隊——由意志之統一、行動之統一、紀律之統一所團結之部隊——時,才能實際領導工人階級底斗爭和指引它走向一個共同目的。”
再次,“遵守紀律、服從組織也是測量黨員黨性的一個主要標志”。黨不僅要求每個黨員遵守黨的鐵的紀律,教育黨員遵守黨的紀律,而且也教育為革命而斗爭的階級遵守一定的紀律。任弼時強調,“黨的各個組織,以及每個黨員不應該隻向群眾向別的人要求服從紀律、遵守紀律,而首先自己應該服從紀律、遵守紀律,就是說,首先自己應該克服無組織性與散漫性,克服不遵守紀律、不服從組織等不良傾向”。
最后,“與群眾建立密切的聯系,經常使我們黨的威信在群眾面前提高起來,使得廣大群眾信賴我們的黨,為我黨的力量的雄厚和增大而斗爭的精神,也是測量黨性的一個主要標志”。我們黨是為無產階級、為廣大勞動群眾謀利益的黨。任弼時指出,“我們的黨是已經與群眾密切聯系起來的黨,而且仍然為與廣大群眾取得密切聯系而斗爭”。我們黨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與廣大群眾有密切的聯系,就在於它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哪個黨的組織脫離了群眾,失掉了群眾,那就等於失掉了基礎,失掉了斗爭力量。哪個黨員脫離了群眾,那他對黨便減弱了自己的作用。”
任弼時提出的這四個測量黨性的主要標志不僅強調黨性的思想性質,提出開展思想斗爭來鍛煉黨性,而且明確從組織紀律和黨群關系上來測量黨性,可以說是從思想、組織、紀律、作風等各個方面指出了對黨員黨性修養的具體要求和標准,其理論概括精煉明晰,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
增強黨性的關鍵措施
任弼時指出,在當時,“黨的某些組織中,某些黨員身上,尚存在著許多不良傾向和現象”。我們黨研究了各方面的具體情形和材料以后,在《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中指出了這些不良傾向和現象,例如在政治上自由行動,獨斷專行,陽奉陰違﹔在組織上自成系統,自成局面,強調獨立活動,反對集中領導﹔在思想意識上,一切從個人出發,不與群眾真正密切聯系等。任弼時強調,這些缺乏黨性的傾向和表現,在黨內雖然還不是普遍的現象,但在某些個別部分中,確實是嚴重的,存在著嚴重的危險。因此,“我黨的每個黨員都應該深刻地研究和了解中共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並且應該對照這個決定中所指出的各種不良傾向,虛心地、誠懇地、切實地檢討自己的言論行動和思想意識。若果發現自己尚有某樣毛病時,便要毫不遲疑地立刻改正它”。
根據《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任弼時還指出了增強黨性的關鍵措施。例如,要展開反對分散主義、獨立主義、個人主義的斗爭﹔堅決與陽奉陰違的兩面性作斗爭,並且要徹底肅清這種現象﹔即時糾正和不縱容錯誤的發展,若果發現了錯誤,要正面地、坦白地、誠懇地提出批評﹔團結互助,愛護干部,幫助他們在政治上進步﹔為服從紀律和服從組織而斗爭﹔克服自滿自足、自私自利的觀念﹔忠實朴素,埋頭苦干,實事求是﹔把理論與實踐、工作與學習聯系起來,配合起來﹔每個黨員都參加一定的黨的組織生活等。
任弼時提出的這些增強黨性的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復雜形勢,面對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時代大考,如何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對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提出了新的更高標准和要求。加強黨性修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緊迫。全體黨員仍然必須堅持以高的標准要求自己,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嚴守紀律規矩、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密切聯系群眾、堅持廉潔自律,隻有這樣,才能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