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一江山島戰役:我軍首次三軍聯合登陸作戰

盧勇 李夢蝶

2025年05月26日08:21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一江山島戰役:我軍首次三軍聯合登陸作戰

  1955年1月18日,華東軍區部隊在參謀長張愛萍的指揮下,發起了一江山島戰役。這是我軍歷史上首次實施的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在參戰官兵和支前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此役以我軍成功奪佔一江山島、全殲國民黨守軍而勝利告終。

  政治領銜,大局為重定決心

  一江山島的面積並不大,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黨在島上的長期駐軍也隻有千余人。這對於曾經消滅過數百萬敵軍的人民解放軍來說,並不能構成太大的阻礙。但是,是否發起這場渡海奪島的戰役,其指揮決策權始終都在中央軍委,足見黨中央的重視程度。

  1952年春天,華東軍區率先提出,要利用抗美援朝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有利形勢,順勢解放福建、浙江的沿海島嶼,其中就包括一江山島、上下大陳島等島嶼。6月15日,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以軍區司令部名義,頒發了《對解放上下大陳島登陸作戰的指示》。6月23日,將此件呈聶榮臻代總長、粟裕副總長並報毛澤東主席。當時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慎重考慮后,在7月24日作出批示:“進攻上下大陳島嶼,美海空軍亦可能參加,為慎重計,須待朝鮮停戰實現后舉行為宜,請主席考慮批示。”27日,毛澤東明確指示:“同意你的意見,在朝戰結束前不要進行對浙江上下大陳島的作戰。朝戰結束后何時進行及如何進行此項作戰,亦須慎重考慮。”作戰方案也就暫時擱置了。

  1953年夏天,華東軍區重提解放沿海島嶼的設想,這一次,時任華東軍區司令員的陳毅帶著參謀長張愛萍面見毛澤東,闡述了解放部分沿海島嶼的想法,並請示具體的意見。毛澤東考慮到中朝方面正在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並且有希望在近期簽署停戰協定,如果現在就發動較大規模的奪島戰役,美國必然要干涉,局勢可能會變得對我方不利。於是,他決定繼續推遲此類戰役。

  1954年12月9日,華東軍區為了落實時任總參謀長粟裕關於反擊美台《共同防御條約》簽訂的指示,正式向中央軍委上報了進攻一江山島的作戰計劃。毛澤東在審閱之后批示:“因美軍正在浙東海面作大演習,攻擊一江山時機目前是否適宜,請加考慮。”中央軍委根據這一指示,再次將解放一江山島的時間推遲到1955年1月。

  相對於大陸來說,一江山島只是彈丸之地﹔相對於華東軍區部隊來說,島上的敵人也不過是疥癬之疾。但是,就是為了奪取這個小島、消滅這股敵人,從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層,到華東軍區的戰役執行端,都反復從政治、外交、軍事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研判,雖然一再推遲進攻行動,但是卻憑借這種審慎的決策態度,確保了國內外形勢和戰役效果始終處於可控范圍之內。

  合兵合心,創新戰法為聯合

  從1954年初,華東軍區部隊就開始了進攻一江山島的戰前訓練和各項准備工作。從我軍渡海登島的作戰經驗上來看,前面既有金門作戰的失利,也有解放海南島的成功,經驗教訓參半。但是,此次進攻一江山島的戰役,也有著它的獨特之處,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我軍歷史上首次進行三軍聯合作戰,並無相關成功經驗可循。按照計劃,此役共有3個軍種、17個兵種、28個戰術群參加,參戰兵力眾多,武器裝備種類復雜,配合起來難度不小。為了解決這個困難,負責一線指揮的張愛萍率領指揮團隊深入研究戰場環境,不斷摸索從聯合訓練到聯合作戰的方法途徑,為勝利奪取一江山島做足了准備工作。

  聯合作戰不是“捏泥人”,更不是“拼積木”,而是要通過合理的兵力編組、科學的指揮機制、流暢的協同動作,使不同軍種的力量能夠在同一場戰斗中發揮出各自的潛能,既要突出優勢特點,又能融合互補短板。在訓練之前,張愛萍深入一線部隊調研,發現各軍種之間在思想上是存在一些抵觸的。比如,陸軍擔心被空軍的航彈誤傷,擔心海軍的船隻不能按時把他們送上島﹔海軍擔心空軍能否順利奪取制空權,為航渡過程提供充分的空中掩護﹔空軍也有顧慮,擔心陸軍的炮火會誤傷低空飛行的戰斗機。

  合兵先合心。為了打消各部隊之間的疑慮,張愛萍號召不同軍種之間要加強交流,他風趣地說:“協同作戰要立一條規矩:隻准共軍打‘國軍’,不准共軍打共軍!大家一定不能‘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啊!”在他的帶動下,前線三軍開展了廣泛的互串家門、互走親戚、互講軍史的活動,以此了解其他軍種的戰斗歷史、武器裝備性能,增進官兵之間的感情。此外,前線指揮所參謀長王德帶著參戰的陸、海、空三軍部隊作戰處長,共同制定了《三軍協同計劃表》,將各單位的攻擊目標、行動時間、作戰范圍、戰斗形式等內容固化下來,以嚴密的協同動作打消官兵心中的疑慮,使他們可以在一江山島這片狹小的區域內放心大膽地“各顯神通”。

  勝利為要,勇挑重擔下決心

  在長期精心准備之下,擔負執行此次任務的各軍種部隊早已配合默契,基本具備了實施聯合登島作戰的能力。按照原計劃,一江山島戰役將於1955年1月18日早上開始,但是,就在1月17日這天,張愛萍卻突然接到了總參謀部的電報,建議其將戰役發起的時間推遲到2、3月份。雖然電文中隻提了“建議”,但這卻是上級機關下發的指示,代表了總部首長甚至是戰略決策層對此役的看法,並且在末尾明確指出“望照此執行”,其實已經與正式的命令無二。

  此時,張愛萍已經升任副總參謀長,短期內就可能赴京上任,他完全可以遵照總參謀部的指示,推遲發動此次戰役,甚至直接把這項任務交給繼任者。但是,戰機已到。張愛萍在和參謀長王德商議之后,毅然要通了時任副總參謀長陳賡的電話,再次闡述了按時發起一江山島戰役的理由。

  其一,在過去的一年裡,張愛萍等人帶領眾多專家深入研究了這片海域的氣象水文條件,並走訪了大量的沿海漁民,有把握確定1月18日就是一個適合登島的好天氣,而且很有可能是本月唯一的一天好天氣。其二,部隊已經進入進攻出發陣地,如果此時收兵,難免打草驚蛇,暴露我軍的作戰企圖,無疑會增加今后作戰的困難。其三,新的兵役法就要在當年實施,如果推遲行動,那到時候將會有不少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退伍,部隊需要重新訓練、重新磨合,戰斗力水平可能會受到影響。

  陳賡馬上把張愛萍的意見報給時任總參謀長粟裕和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在請示中央之后,彭德懷當即表態:相信前線指揮員。1955年1月18日早上8點,隨著第一批戰斗機飛臨一江山島和大陳島,按照既定計劃空襲敵軍的多處要點,一江山島戰役正式拉開帷幕。人民解放軍士氣高昂,僅用數小時就成功上島,並在24小時之內肅清殘敵,取得了一江山島戰役的偉大勝利。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