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时代先锋
为中国石油拓荒的“海外少帅”

记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波(上)

2013年02月21日09: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创造世界管道建设奇迹

2012年12月8日,孙波去世的这一天,北京气温零下9摄氏度,是12年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天。当人们置身暖气充盈的房间,打开燃气灶做饭,可曾知晓,这一簇簇点燃温暖的热量,正是孙波和众多海外石油人历经艰辛从中亚引来的清洁天然气。

1997年6月,中国石油以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公司的股份为起点,拉开与中亚油气合作的大幕。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保障。中国石油谋划从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建设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引进海外油气资源。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正是这战略棋局中的关键一步。

2007年7月,中国、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启动,中亚天然气管道必须在2009年底建成,成为沿线四国政府共同确定的目标。

急难时刻,孙波毅然领命,出任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作为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长达1833公里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工期仅有28个月,国际同类型管道最少需要6年。国际同行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中国人疯了吗?”

孙波深知,全球需要清洁能源天然气的远不止中国。能否如期建成,牵动各方的战略选择。中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蒋洁敏亲自挂帅,孙波代表全体出征将士立下诤诤誓言:“中亚天然气合作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

在异常紧迫的工期下,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各种不期而至的压力、错综复杂的难题,排山倒海般袭来。孙波指挥若定,多年的海外征战经验告诉他,要如期拿下这个大项目,必须“智慧加拚命”。

按照最初报告,中亚天然气管道采用单线方案。然而调研发现,由于管径太大,管材供应能力有限,如果采用单线方案,按期完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007年年底,北京香山附近,孙波主持中亚天然气管道可研方案评审会,专家们争得面红耳赤,孙波力排众议,果断决策,采用缩小管线管径的双线建设方案。

考验接踵而至。中亚管道的用钢量相当于40座鸟巢,若按照中亚地区沿用前苏联管道建设标准,采用直缝管,当时全国年制管能力加起来不足300公里,杯水车薪。

一个开创性方案在孙波头脑里形成。他邀请俄罗斯科学院知名院士和钢厂、制管厂代表来到中国,现场了解中国的管道建设和制管业发展,所见所闻让他们大开眼界。最终采用的直缝变螺旋方案,意味着中亚国家完全接受了中国标准。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一项横跨四国的大型工程,牵涉多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