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惊雷
2025年07月25日08:0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硅钢,钢铁行业中冶炼工艺较为复杂的一类钢种,尤其取向硅钢更是钢铁产品中制造难度最大的品种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端硅钢产品的生产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作为钢铁工人,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下决心要改变被动局面。2008年,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和同事们持续攻关技术,跟踪每一个实验钢卷,反复调试、分析验证,一次又一次向“不可能”发起冲锋。最终,我们摸索出“脱碳退火操作法”,将高端取向硅钢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了10倍多,厂里从此能够稳定生产550千伏大型变压器用高端硅钢产品,打破了我国高端硅钢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创新突破会上瘾。从1996年入职武钢硅钢厂至今,我已经在钢铁厂一线工作近30年。其间,我先后攻克了60多项技术难关,刷新15项技术指标纪录。领导曾问我要不要转岗成为管理干部,自己依然选择了坚守在技术操作岗位。没别的,就是想多享受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满足感,看到一个个技术难题在自己手上得到解决,那份骄傲和自豪,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什么是创新?在我看来,工厂车间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能够钻研其中,创造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就是创新。比如,改进思路、花小钱办大事;再如,优化管理、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无论是革新一项工艺、优化一道流程,还是发明一件工具,都是在撬动创新的杠杆,助力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很难吗?在一线创新,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关键是能发现并解决问题,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和敢于“死磕”的决心。在硅钢冶炼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工厂30多年——氧化镁是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必备辅材,但其涂液黏度高、流动慢、附着性强,非常容易在涂层机积液盘、内壁等部位结垢,时间长了会影响产品质量。
起初,我和同事对全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排查,先后尝试了数十种解决方案,但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不过,只要钻进去了,日思夜想之下,总会有灵感迸发。有一次,我看到鱼缸的抽水泵喷管在工作,突然想到,结垢本质就是未流动。于是,我在涂层机托层盘增加喷管,通过喷管让氧化镁涂液“活”起来,一下子就解决了结垢问题。
创新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和质疑,但不能退缩,持之以恒,成功才会来临。解决结垢问题的过程中,许多老前辈都对此存疑:“30多年了都没法解决,你能行吗?”团队里的工人也没有信心。幸好,我们没有放弃,最后只需两根喷管,不过200元就将问题搞定。这个小小发明,不仅让使用周期延长了1倍,更大幅提高涂敷质量,年降低成本1000多万元。有人问秘诀是什么?我说:“眼里盯着问题,心里装着成本,手里攥着创新,再难的关也能闯过,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
做一名追求卓越的产业工人,在严格遵循标准、保障生产流程稳定运行之外,还要心怀对极致的追求,敢于突破常规,如此,才能以创新改写行业规则。
追求极致,是对匠心的坚守,是不甘平庸的自我超越;突破常规,是在重复中寻找可能,在标准之外开辟新境。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行业认可的工匠,支撑我的是产业工人骨子里“造不出好钢绝不罢休”的那股倔劲。每当看到亲手生产的硅钢产品能在大国重器上发挥作用,我心里就充满自豪。这也将激励我,在钢铁领域不断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作者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硅钢部热处理首席操作工,本报记者王云杉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5日 05 版)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