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
分享

“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

左智勇

2025年10月27日08:21    来源:中国军网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军事家,也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明确将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定为“干部学习节”,要求在这一天对在职干部的学习进行检查、评比,总结推广经验,奖励先进,推动在职干部学习。在当年举办的第一届“干部学习节”上,朱德被推选为“模范学生”。

6月6日,朱德出席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他详细介绍了抗日前线的将士们利用战斗间隙联系实际学习马列主义的经验,并指出前方的八路军在三年抗战中通过学习取得巨大成绩。他说,这说明了正确的理论可以改造实际,从改造实际中又丰富发展了理论的内容。只有正确地掌握着革命的理论,才能大踏步地前进。他还举例说,“这次我到大后方,和很多人打官司,他们早布置好了,大家都准备难倒我,但是,我有马列主义做依靠,所以我也头头是道、理直气壮地和他们争辩,驳倒了他们,说服了他们,指出他们制造摩擦是没有前途的,劝他们不要再固执下去,结果有许多人没有话回答,有些人点头表示同意。”

他非常谦虚地说:“前方后方很多同志都说我是一个模范学生,老实讲,怕算不上。”“我们要向前进,不然就要掉队。我过去没有读过辩证法,只晓得眼睛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原来这就是合乎辩证法的规律的。”他勉励大家,“要时时刻刻前进,要努力学习,少学一点便少懂一点,少懂一点做事情便怕要有漏洞。”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在学习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对此,朱德有着明确认识。他说:“学习马列主义,第一便要求能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认识世界。”“第二个要求,便是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把理论运用在实践中来改造实际,从改造实际中更加丰富了发展了理论的内容。”“学习马列主义一定要和实际联系起来,要能在实践中运用,要能改造实际,这才是真正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

朱德的这两个要求,是他学习马列主义的心得,也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

在全面抗战前夕,面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朱德对于这场全国抗战的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当时的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抗日战争的长期性,要加强组织和动员群众力量,并且认为游击战争将在未来的抗日战争中起重要作用。

1937年6月1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提高红军的军事知识,迎接即将到来的民族革命战争,决定设立军事研究委员会,朱德为主任。在朱德的主持下,军事研究委员会深入研究了抗战、目前军事教育、国内战争的经验教训等问题,为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38年,朱德发表的《论抗日游击战争》,集中反映了他在这段时间里研究的成果,对全国抗战初期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抗日游击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朱德既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他强调:“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马列主义最重要的一条精髓就是联系群众,向群众学习。”“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意见,才能进步。不要老想着‘文章自己的好’。”

学习是汲取知识、改造思想的基本途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方法。作为总司令,朱德以身作则、以身为旗,立起了学习的典范,带动了一大批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军队的学风。

朱德一直注重指战员的学习,并且一直强调“干部要和战士一起学习,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摆架子”“学习中必须放下架子,抱虚心态度”。他说:“要使军官们承认在他所指挥的几百几千人中,每人都有特长,行行都有状元,军官们应虚心去向他们学习。我们把军官高于一切的妄自尊大的态度,改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这个练兵的群众路线一经提倡,就发现在几十万八路军、新四军中有不少被埋没了的人才……总之,把士兵害怕的操场、课堂,变成军队锻炼本领和智慧的场所,改变了空气,提高了兴趣,军营变成学校。”

朱德治学,贯穿终身。他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勉励周围的同志。他还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1939年冬天,朱德53岁生日,夫人康克清给他写了一封贺信。在信中,康克清说,“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50余年后,康克清回忆此事时还说,“这是我当时的认识,也是我现在的认识。几十年过去了,后来的生活实践更加深了我的这一认识”。女儿朱敏也说,“几十年来,父亲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著作,无论工作多么繁重、紧张,学习从不间断”。

朱德的学习精神不但给家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影响了许多党内、军内的同志。萧华回忆说:“朱总司令历来注重学习,这是我深知的。”“他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在革命最紧张、最艰苦的岁月里,他从来也没有放松过自己的学习。在太行山,他曾拿一只小板凳,和大家一块坐在梨园中,听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学习劲头不减。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他始终坚持学习二至三小时。上世纪60年代中期,80岁的他还认真通读了中央规定的高级干部必读的32本马列著作,并且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

朱德晚年曾以“革命到底”自勉,而背后正是他贯穿一生的学习热情。从延安窑洞里的“模范学生”,到八十高龄仍通读马列经典的耄耋老者,他始终将学习视为永不停息的事情,为我们树立了认真学习的光辉榜样。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朱德研究处)

(责编:刘圆圆、代晓灵)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分享到:
推荐阅读